旅居随语
我深信那在你們心裡動了善工的,必成全這工,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。(腓立比书一:6)
2024-12-03
两条道路:波阿斯与某人
好几年前,有一本畅销书名叫《从优秀到卓越》,曾经风靡一时,是企业管理者的必读,其中讲述了业绩平平的企业当如何突破成为卓越。其实,作为基督徒,我们同样也有优秀和卓越这两条道路。本文就用《路得记》中的波阿斯和某人作一比较,来对比这两条道路的不同。至于这某人是谁,将于下文中揭晓。
故事还要从《路得记》的开头开始说起。在以色列国的士师时代,一个原本住在犹大地伯利恒的以色列人以利米勒,因为饥荒的缘故,就带着妻子拿俄米和两个儿子,逃荒到了摩押人的境地定居。这两个儿子在那里各自取了妻子,一个名叫俄珥巴,另一个叫路得。后来,以利米勒和两个儿子都死了,剩下了三个寡妇,其窘况可想而知。这时他们听见消息,说伯利恒的人蒙神眷顾,又有粮食了。所以拿俄米决定回归,在动身的时候,她劝两个儿媳妇各寻出路。两个儿媳妇一开始都表示愿意跟着她,但在她的一再劝说之下,俄珥巴就离开了,惟有路得矢志不渝,坚决与婆婆一起去到了伯利恒。
在伯利恒,他们生活没有依靠。但他们知道神对穷人的恩典供应:「在你们的地收割庄稼,不可割尽田角,也不可拾取所遗落的。不可摘尽葡萄园的果子,也不可拾取葡萄园所掉的果子;要留给穷人和寄居的。我是耶和华─你们的神」(利十九:9-10)所以路得就自愿到大户人家的田里去拾麦穗,以求维持生计。她恰巧去到了波阿斯的田间。这波阿斯是以利米勒的族人,他们有着亲属关系。波阿斯看到路得在田间辛勤地拾取麦穗,就嘱咐自己的工人善待路得,并给她吃的和喝的,待她像自己的手下一般。他还吩咐仆人说:「她就是在捆中拾取麦穗,也可以容她,不可羞辱她;并要从捆里抽出些来,留在地下任她拾取,不可叱吓她。」(得二:15-16)就这样,路得在波阿斯的田间拾麦穗,直到收割季节的完毕。
能够根据神在律法上的供应,得以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当然很好。但对于这对婆媳来说,毕竟还不是长远之计。这时拿俄米想到了神另外一个照顾穷人的恩典:「你的兄弟如渐渐穷乏,卖了几分地业,他至近的亲属就要把弟兄所卖的赎回。」(利廿五:25)这位至近的亲属,就是一个买赎者。买赎者还有另外一个责任,就是为已过世的被赎者传宗接代和延续财产:「弟兄同居,若死了一个,没有儿子,死人的妻不可出嫁外人,她丈夫的兄弟当尽弟兄的本分,娶她为妻,与她同房。妇人生的长子必归死兄的名下,免得他的名在以色列中涂抹了。那人若不愿意娶他哥哥的妻,他哥哥的妻就要到城门长老那里,说:我丈夫的兄弟不肯在以色列中兴起他哥哥的名字,不给我尽弟兄的本分。本城的长老就要召那人来问他,他若执意说:我不愿意娶她,他哥哥的妻就要当着长老到那人的跟前,脱了他的鞋,吐唾沫在他脸上,说:凡不为哥哥建立家室的都要这样待他。在以色列中,他的名必称为脱鞋之家。」(申廿五:5-10)这里说的是兄弟的责任,但很显然,在路得的时代,这责任已被延伸为由所有买赎者来承担。
拿俄米一开始以为波阿斯就是至近的亲属,可以担任买赎者。所以她告诉路得,去求波阿斯行使这一责任,以替他们婆媳提供遮盖。当波阿斯听到这样的请求时,他立即表示自己愿意承担这一责任,但因为还有另外一个人,比起他是更近的一个亲属,所以只有那人拒绝买赎,波阿斯才能顶上。这就引出本文试图对比之两条道路的主题经文:「波阿斯到了城门,坐在那里,恰巧波阿斯所说的那至近的亲属经过。波阿斯说:某人哪,你来坐在这里。他就来坐下。波阿斯又从本城的长老中拣选了十人,对他们说:请你们坐在这里。他们就都坐下。波阿斯对那至近的亲属说:从摩押地回来的拿俄米,现在要卖我们族兄以利米勒的那块地;我想当赎那块地的是你,其次是我,以外再没有别人了。你可以在这里的人面前和我本国的长老面前说明,你若肯赎就赎,若不肯赎就告诉我。那人回答说:我肯赎。波阿斯说:你从拿俄米手中买这地的时候,也当娶死人的妻摩押女子路得,使死人在产业上存留他的名。那人说:这样我就不能赎了,恐怕于我的产业有碍。你可以赎我所当赎的,我不能赎了。从前,在以色列中要定夺什么事,或赎回,或交易,这人就脱鞋给那人。以色列人都以此为证据。那人对波阿斯说:你自己买吧!于是将鞋脱下来了。波阿斯对长老和众民说:你们今日作见证,凡属以利米勒和基连、玛伦的,我都从拿俄米手中置买了;又娶了玛伦的妻摩押女子路得为妻,好在死人的产业上存留他的名,免得他的名在本族本乡灭没。你们今日可以作见证。」(得四:1-10)
这时我们就知晓这位某人是谁了。他并不是什么坏人。相反,在很大程度上,他愿意做好,是愿意尽责的。所以,要他出钱买赎土地,他一口就答应了。这其实已经难能可贵了。但当他听到还要娶路得时,他就一口回绝了。这是因为他知道,如果娶了路得,她所生的孩子及这孩子所继承的产业,都是归玛伦名下的。这某人认为代价太高,所以他不愿意承担,而把责任推给了波阿斯。因这一推托,他始终没有在圣经上留下姓名,我们也只能对他以「某人」相称。
当波阿斯承担了这责任以后,他娶了路得为妻。然后路得生了俄备得,俄备得生了耶西,耶西生了大卫。最后,从大卫的后裔里生出了人类的救主耶稣基督。由此,波阿斯由一位普通的财主,变成了在以色列人历史上不可磨灭的功勋人物。
在圣经中,还记载了一些类似这位某人的人物。从很大意义上来说,前面提到的俄珥巴也是其中一位,她开始很想做好,但却没有坚持下去,最后功亏一篑。她离开了以后,就再没有在圣经中被提及。在新约圣经中提到的那位富有的少年官,也相当的类似,他非常认真地去做好人,试图去取悦于神。但当耶稣呼召他舍弃一切来跟随的时候,他却因为觉得代价太高而忧忧愁愁地离去了。最后,他也成了一个某人,因为圣经一字未提他的名字。他们其实都很优秀。按照人的标准,或许他们都近乎无懈可击。但他们却都是差那么一步,让他们在神的国度里前功尽弃。
在圣经当中,类似波阿斯那样的卓越人物还有好一些,比如约瑟和但以理等等。他们之所以成为卓越,很重要的原因是神赐给了他们特别的际遇,让他们有机会去取得突破。但是,如果他们平常没有预备好的话,即使有机会来了,他们也未必能把握得住。从他们的人生选择上,我们可以看到,卓越不是一蹴而就的,而是与人的品性和做事方式直接相关的。本文就以波阿斯作为参考,来学习他具备如何的品性,以让他在机会来临的时候,可以完成卓越的突破。
首先,波阿斯作出正确选择。
伯利恒在十年前遭遇饥荒的时候,以利米勒带着家人离开了伯利恒,去了摩押地定居。相信当时可能还有很多人也是这样做的。确实,根据实际情况,当地没有粮食了,人自然要另寻出路。但问题在于,伯利恒位于神赐给以色列人的应许地之内,而摩押地不是。神吩咐以色列人居住在应许地之内,并应许他们农产的丰盛。伯利恒的意思就是「有粮之家」。从圣经纵观以色列人的历史,每当他们遇到灾荒,大多是因为他们违背神而导致。但只要他们愿意悔改,神就会再度把他们带入繁荣。所以,在那时选择离开伯利恒,是根据眼前的环境,而不是神的应许,也没有想到这饥荒后面的属灵意义。
波阿斯没有被饥荒吓倒。虽然他的日子也一定不好过,但他坚持留在了伯利恒。结果是当神复兴伯利恒的时候,他也大蒙祝福,成为了一位大财主。虽然圣经没有清楚描述他当时为何留在了伯利恒。但我们知道,当时摩押地的境况,一定要比伯利恒要好。波阿斯没有随波逐流,从结果上来看,他的做法是蒙神喜悦的。
我们在生活中也时常面对选择。我们的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呢?是根据世界的潮流,还是根据神的应许?我们所作的很多决定,不论大或小,都可以反映出我们的心态,也都是锻炼我们品性的机会。
比如说,我们如何支配时间?我们有太多的事情要做,做完这些事情以后,还有那些吸引人的电影和连续剧,还有那些手机上传来的八卦新闻,以至于我们没有办法安静下来与神亲近,也没多少时间去阅读神的话语。然而圣经告诉我们,要过一个以敬拜神为中心的生活,要注意安息,也要专注地去了解神的旨意。我们如何选择?
还比如说,我们如何选择服饰?这虽然是很小的一件事情,但却也能说明问题。这个世界告诉我们,服装越标新立异,就越能显示自己的个性,而且越大胆暴露,就越能展示自己的魅力。但圣经却说,我们当谦卑内敛,要以内在的温柔和安静装饰自己。我们当如何选择?
再比如说,我们如何选择工作?世界的潮流告诉我们,要选择工资高和具备发展前途的工作。所以好多年前当电脑工作流行的时候,人们就一窝蜂地转行学电脑。根据我的观察,他们当中的有些人,实在是做得好辛苦。我也曾经见过好几起这样的例子,弟兄姊妹在找工作的时候迫切恳求大家的祷告,但当他们找到了待遇优厚的工作以后,就再没有在教会见到他们了。另外还有一个普遍现象,就是夫妻为了各自的工作而两地分居,最后导致家庭的摩擦,甚至解体。最近,海归的话题十分热门。许多为了追求经济目标而回到中国的基督徒,从信仰的角度来看,这些人就如同羊进入狼群,最后大部分都被世界所同化,把信仰放弃了。在工作的选择上,世界的潮流告诉我们,要从经济利益和事业发展上来考量。但圣经的原则要求我们衡量属灵的因素。我们当如何选择?
类似这样的选择实在太多了,如何选择在那间教会服侍、如何选择饮食、如何选择配偶、如何选择居住地点、如何选择孩子的学校等等,可以说是不胜枚举。如果你发现自己在作出这些选择的时候,考虑得因素只是如何使自己得到最大的利益,而完全没有考虑到神的旨意,那就是你该反省的时候了。我们如何去按照神的旨意来作出选择?这在具体的实践上,神对我们会有各自的带领,在每个决定上的带领,或许都会不尽相同。但我们在凡事上都可以遵循一个原则,就是:「所以,你们或吃或喝,不论做什么,都要为荣耀神而行。」(林前十:31)当我们愿意在每个决定上都思量如何荣耀神的时候,我们的决定大概不会错到哪里去。在好几年前,听到一个姊妹分享见证,讲述她当时正在读高中的女儿的故事。这位小姊妹有一次与几位要好的同学一起去逛商店,她看上了一件非常时尚及合身的衣服。她的朋友们都觉得十分好,所以极力怂恿她买下来。但她左思右想了一会,想起了上面这节经文,然后就决定不买了,原因是那件衣服过于暴露,她认为穿起来不荣耀神。
盼望我们都能建立这样一个生活原则,在作任何决定的时候,都能以荣耀神为念。这是蒙神祝福的,是突破成为卓越的预备。
其次,波阿斯愿走第二里路。
当耶稣在世上传道的时候,整个以色列地是被罗马帝国统治的。罗马帝国把那片地域命名为巴勒斯坦。罗马的法律还规定,罗马士兵可以命令任何的犹太人,为自己扛背包走一里路,这背包往往是士兵的军械。罗马的一里是现今的1.48公里。针对这一条法律,耶稣教导祂的门徒说:「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,你就同他走二里」(太五:41)走第一里路,是必须的,是出于遵守法律,是一种义务。但要走第二里路,则是不必的,是出于心甘情愿,是额外的付出。耶稣这里教导的,就是叫我们不要只按照条文来做,而是要主动做得更多。
波阿斯就是一个愿意主动走第二里路的人。律法上规定,在收割的时候,如果不小心在田间遗留了麦穗,不要回身去捡,要留给穷人和寄居的人。这是神眷顾穷人的心意。波阿斯深刻地体会到了神这一怜悯的心肠,所以他不单只让路得在他的田间拾取工人遗留的麦穗,他还特别吩咐手下的人,要在麦捆中抽一些麦穗出来,故意留下来任由路得捡去。允许路得在自己的田间捡麦穗,是走第一里路,是出于对神的律法的顺服。把麦穗抽出来故意遗留,以及善待路得,给她吃喝等等善举,是走第二里路。没有人要求他这样做,这是出于对神的心意的了解和顺从。
愿意遵守神的命令,这是顺服神,是很好的,也可谓是优秀的。但愿意顺从神的心意,这是尊崇神,是更好的,也可说是卓越的。顺服神,是因为有了命令,多少还带有一些被动的成份。即使顺服了,也未必能反映出我们的心态是乐意还是勉强。但尊崇神,则是不需要命令的,是完全出于乐意,也可以完全反映出自己的心态。比如说,我在家里会给两个孩子分派家务,诸如洗碗、洗衣服、清理房间等等,如果她们都按规定去做了,即便是有时候做起来嘟嘟囔囔的,她们还是顺服了,还是会因为愿意履行责任而得到表扬。但如果他们能够进一步了解我的心意,知道做家务不止是要求,还是培养自己品格的机会,所以就愿意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,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把看到的活都给做了,这叫尊崇,我会感到异常的喜悦。
在教会里,我们听到的大部分教导,都是叫我们顺服神。这没有错,因为我们大部分时间连这个都还没有做到。但是,我们必须清楚知道的是,顺服神只应是基督徒的最低标准,而不是最高追求。就如在每天的生活当中,我们不犯法,这只是期待中的事,换来的只是不受惩罚,但却不会让我们得到奖赏。我们许多灵命上的操练,诸如每天读圣经和祷告、聚会准时到场、什一奉献等等,都还是只停留在顺服的层面,虽然在人看来已经相当优秀了,但要得到神的喜悦还是远远不够的。
要追求卓越,就不能停留在顺服神的阶段,而是要追求尊崇神。尊崇神就不是机械式地在字面上遵循神的命令,而是了解神在这些命令之后的心意,从而心甘情愿地去走第二里路。比如说,圣经条文吩咐我们要作什一奉献,我们就不是精打细算,带着忍痛割爱的心态来勉强达到要求。我们需要明白神要求我们奉献的意图,不是祂缺钱,而是要塑造我们的慷慨品性。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愿意去尊崇神,以欢喜的心情来作出奉献。类似的其它方面还有很多,比如说神吩咐我们去爱人如己,去原谅逼迫我们的人等等,这些都是神赐给我们尊崇祂的机会。
如果我们选择尊崇神,神也必定会尊崇我们。圣经上说:「尊重我的,我必重看他;藐视我的,他必被轻视」(撒上二:30b)在神眼里,大卫就是尊崇神的人。他虽然犯了很大的罪,但他愿意彻底悔改,愿意以一个忧伤痛悔的灵来寻求神,所以他得到了神的赦免,也被神成为是「合我心意的人」(徒十三:22)在圣经中,我们看到许多人都得到神的爱,但蒙神喜悦的人却不多。大卫因为愿意尊崇神而蒙神的喜悦,这就是卓越。
盼望我们都能追求这样的一个生活目标,不止是满足于顺服神,而是愿意时常追求尊崇神,这是蒙神喜悦的,是突破成为卓越的操练。
最后,波阿斯甘心付出代价。
当路得前来向波阿斯提出请求,要他为以利米勒家尽买赎责任的时候,波阿斯知道这是要付上极大代价的,但他完全没有拒绝。现在我们都知道,路得的请求,其实是就是神给人的一个机会,波阿斯甘心付出代价,结果完成了卓越的突破;而那某人因为代价高而退缩,结果是连名字都没有被记下来。
我们当中许多人都在努力做优秀的基督徒。所以我们认真读圣经,踊跃参加教会的各种活动,还积极参与侍奉等等。但我们必须要问自己一个问题:有什么东西是我们认为代价过高而不愿意为神舍弃呢?是我们的时间、事业、财富?有什么东西是我们不愿意被神改变的呢?是我们的脾气、习惯、爱好?这些东西是否在阻碍我们经历卓越的人生呢?很多时候,优秀就是卓越的敌人。我们不要只甘心于做一个优秀的基督徒,我们要在主里成为卓越,这就要求我们学习付上代价。
为什么我们会认为某些东西的代价太高呢?其关键在于在我们的理念里,谁是这些东西的主人。如果我们认为自己的时间、才华、金钱、事业都是属于自己的,我们在给出去的时候自然会认为这是一种「牺牲」,我们自然也会为这「牺牲」划上上限。但圣经告我们:「地和其中所充满的,世界和住在其间的,都属耶和华」(诗二十四:1)既然一切都是属于神,我们又牺牲了什么?把属于神的东西拿出来侍奉神,岂不只是在尽本份吗?
带着「牺牲」的心态来侍奉神,像那某人一样,是没有认清我们与神之间的关系,会让我们去计较代价。这种心态还会怂恿我们与神讨价还价,在受到挫折的时候,通常的反应就是「我已经付出足够多了,为什么还会遭到这样的待遇?」,好像神欠了我们什么似的,结果往往是陷入低潮而不能自拔。
要克服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,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与神之间的关系。我们很容易在不自觉中把自己放在神之上的。比如说。我们时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:「我接受了耶稣基督,所以成为了基督徒」。这一说法乍一听上去没有什么问题,但仔细推敲一下的话就会发现,这是抬高自己重要性的说法,好像我们很给神面子而接受了祂。其实,正确的说法应该是:「我相信神,所以神接纳了我,让我成为基督徒。」如果我们愿意时常把自己放在神的主权之下,承认万有都本于祂、依靠祂、归于祂,我们就不会计较侍奉神所付出的代价了。
以甘心付出的心态侍奉神,正如波阿斯那样,看上去好像很吃亏。因为毕竟把东西给人了,自己就少了。所以我们会抱有这样的想法,要把时间、财富、资源最大限度地为己所用,我们才能最大程度地享受舒适、舒心、舒畅、和舒服。但其实并不是这样,一个人手里把一切抓得紧紧的,活在紧绷的状态之下,没有办法舒展,这人是不可能经历真正的舒适、舒心、舒畅、和舒服的。中文的「舒」字的意思是伸展或放松,它的写法是「舍」和「予」,《说文解字》对它的解释是「物予人得伸其意」。惟有愿意舍弃和给予,我们才能经历这一伸展,也才能真正体验生命的意义。
同时,当我们「舍」和「予」的时候,不单止会得到放松的感觉和生命意义的兑现,我们还预备好了自己为神所用。从波阿斯的例子我们就可以看到,因为他甘心付出代价,所以神使用他,让他成为他人的祝福,也成为神实现自己计划中的一个关键环节。
盼望我们都能够展示这样的一个生活表现,不再以自我为中心,而是甘愿为服侍神而付上代价。这是蒙神器重的,是突破成为卓越的成功。
建立荣耀神的生活原则,追求尊崇神的生活目标,以及展示以神为中心的生活表现,这就是在神的眼里的卓越。愿神帮助我们成为如此卓越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