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居随语 

首页 >> 随文共勉 >> 超越苦难



超越苦

在世上,你们有苦难;但你们可以放心,我已经胜了世界」(约十六:33

  耶稣明确地向我们宣告了一个坏消息,就是基督徒在世上也同样会遭遇苦难。但祂也给了我们一个大好的消息,就是我们可以放心,因为祂已经胜了世界,祂会与我们同在,一起战胜苦难。我们如何可以依靠祂战胜苦难呢?本文就借着认知苦难、面对苦难、及超越苦难这三个方面来作一分享。

一.        如何认知苦难

 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的是,苦难是真实的,否则耶稣也不会这样警告我们。从圣经中约伯的故事,到世界各地的地震、海啸、风灾造成的流离失所及家破人亡的伤痛,到许多人在日常生活当中所遭遇的各种不幸,如病痛、残疾、事故等等,这一切都告诉我们:苦难真实存在,而且苦难所带来的后果是惨痛的。有时候,基督徒特别急于为神辩护,所以否认或者淡化苦难的真实性和严重性,以至于给人造成一种印象,就是我们缺乏同理心和同情心。这是我们需要避免的。

  苦难是让人费解的,甚至会使人对神产生困惑迷茫。从古至今,人们对苦难的思索从来没有停止过。圣经中的约伯,在一夜之间失去了庞大的家业和十个儿女,自己的身上也长满了毒疮。在无比的痛苦和煎熬之中,有三点让他百思不得其解:其一,他认为自己无辜受罚--用暴风折断我,无故地加增我的损伤。(伯九:17)其二,他觉得呼天不应--我因委曲呼叫,却不蒙应允;我呼求,却不得公断。(伯十九:7)其三,为何恶人当道呢?--恶人为何存活,享大寿数,势力强盛呢?」(伯廿一:7)这些都是不好回答的问题,无疑也是许多目睹或遭遇苦难之人的心声。

  们也试图对苦难的来源作出解释。约伯的三个朋友提出了这样的理论:以利法说只有邪恶的人才会遭殃(伯四:7);比勒达说邪恶的人必定遭殃(伯八:8-22);琐法说邪恶的人枉然劳碌(伯廿:51826)。言下之意,就是约伯之所经历这些痛苦,一定是得罪神了,若不赶紧悔改,后果不堪设想。但他们这些理性的探索,最终只成为了虚谈。他们的论调,不但被神斥为愚妄,也没有给约伯带来任何的帮助。神到最后也没有告诉约伯和他的朋友们,世上到底为什么会有苦难。神不想让人知道苦难的缘由,自然有祂的道理。我们是否可以由此推想,关于苦难的问题,有些方面是我们在今生无法知道,也没有必要知道的呢?

  难对人生的影响是巨大的。著名基督教作家杨腓力(Philip Yancey)也曾对苦难有过深度的思考,他在很小的时候,他父亲就因为得了一种罕见的疾病,在百般痛苦之中离开了世界。根据他自己独特的经历和见解,他就苦难的问题写下了曾经风靡一时的《无语问上帝》(Disappointment with God)。在书中他指出,人对苦难的不解和追问,冥冥之中归结起来也就是三个问题:神公平吗?神沉默吗?神隐藏了吗?只是有些人问出来了,有些人不敢问出声而已。根据他自己对苦难的经历、观察、和思考,以及因此而促使他对圣经更仔细认真的研读和考究,他深深地确信,神是公平的,祂没有沉默,也没有隐藏。这一苦难的经历让他对神的信心更加坚定。

  有一位犹太教的拉比,名叫哈洛德库希纳(Harold Kushner),他的儿子在三岁的时候被诊断出得了一种早年衰老症,只能活到十来岁。这样的遭遇让他对神失去了信心,他也写了一部书,曾经也十分畅销,叫在作《当好人遇上坏事》(When Bad Things Happen to Good People)。他最后得出结论,神一定不是全能的,否则祂怎会不挪去他的苦难呢?苦难让他对神的信心大打折扣。

  从以上这两位作家的例子可以看出,对苦难的认知和态度,会直接影响苦难对人所造成的影响。苦难可以是人生的营养剂,让我们更加茁壮,它也可以是人生的剧毒品,让人一蹶不振。面对关于苦难的层层迷雾,我们当采取怎样的态度呢?在这一点上,约伯的第四位朋友以利户的建议是最为中肯的。他的建议是人当谦卑自己、顺服于神(伯卅七:23-24)。要从理性上解决苦难的问题,况且不要说这一问题也许永远没有答案,即便是我们找到了答案,哪又怎么样呢?这一答案会对我们的生命有帮助吗?我们不如相信和接受耶稣所说的,苦难是必然要发生的。有了这样的认知,我们就可以把注意力更加集中于如何面对苦难,以至于可以在苦难面前坦然无惧。

  们当如何面对苦难呢?正面积极的价值观是非常有必要的。面对苦难的遭遇,如果态度正确,苦难就不会那么可怕;但如果态度不对,苦难就很有可能会把我们摧垮。这些价值观,不可能是等到苦难来临的时候才学习掌握的,而是我们必须在平常生活当中一点一滴地操练和积累。这样,当苦难来临时,我们自然就预备好了去应对。这些价值观的建立,可以帮助我们从容面对苦难。

二.        如何面对苦难

  要坦然面对苦难,我们需要切实定位人生的角色--们到底是谁?令库希纳不解的,是好人为什么会遇上坏事。但这个问题是基于两个关于人生的假设:第一,自己是好人;第二,好人不应该遇上坏事。这其实是把自己定位成「受害者」,其背后的思维是万物(甚至神)都应该为我们服务,一切的好事都是理所当然的。当境遇出现问题的时候,我们就会埋怨这个世界的不完美,甚至怀疑神的创造和能力。用这样的态度来审视世界,酝酿出来的自然就是无奈、苦毒、及抱怨。

  经上说:「就如经上所记:没有义人,连一个也没有。没有明白的;没有寻求神的;都是偏离正路,一同变为无用。没有行善的,连一个也没有。罗三:10-12在神的眼里,我们没有一个好人。我们有否想过,在坏事之余,我们还经历到了许多的好事,我们这些即不义也不配的人,为什么还会经历呢么多的好事呢?这是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「受惠者」,以这样的心态来看待事物,即使是苦难当前,也会流露出喜乐和感恩来。

  要坦然面对苦难,我们需要明确相信人生的归宿--们要去哪里?我们需要建立一个人生如客旅的观念。圣经中的希伯来书在讲论一些信心的伟人时,提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,就是「这些人都是存着信心死的,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;却从远处望见,且欢喜迎接,又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,是寄居的。来十一13)这个世界不是我们的最终归宿,在世上所有的苦难也都是暂时的。

  在海边露营是令人心旷神怡的,感受到海风吹来的飘逸,陶醉于海浪击打的节拍,品尝着新鲜烧烤的美味,实在是美不胜收。尽管如此,相信没有多少人会愿意长久地在海边住下去。身上海水加汗水的湿粘,头顶骄阳的炙热,周围蚊虫的叮咬,加上简陋的卫生条件,都会让我们最终想要离开。我们之所以能够接受这许多的不便,而尽情享受这样的露营,是因为我们都确信,之后我们要回家!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呢?如果我们确认自己在世上只是客旅,最终要进入一个美好的天家,我们就可以轻看一切的挫折和苦难,让我们的人生更轻省、更平安、更喜乐。

  我们在世上有苦难,但这一切都是要结束的,将来有一天,我们要与神相聚,在那里,「神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;不再有死亡,也不再有悲哀、哭号、疼痛,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。启二十一4)为传扬福音,保罗经历了各种的苦难,包括被鞭打、被棍打、遭人扔石头等等的艰难险阻。但他坚信人生的归宿乃是与神相聚,所以他说:我想,现在的苦楚若比起将来要显于我们的荣耀就不足介意了。罗八18)我们是否可以从中看到保罗坦然面对的苦难的秘诀呢?有一句话非常精辟地总结了保罗的这一秘诀:「对永远有盼望,就永远有盼望」。

  要坦然面对苦难,我们需要正确看待人生的磨炼--神要我们学习怎样的功课?遭遇苦难,是不好受的一件事情,但苦难可以磨炼我们,让我们更加成熟。人都是有惰性的,若无需面对压力和困难,我们的许多潜能是不会被发挥出来的。一个小孩子要学会走路,就必须要摔很多次跤。生活当中许多的学习及能力的提高,都是在解决难题的过程中实践出来的。内人在攻读物理博士期间,曾经一度感觉到走投无路。她的导师离开了学校,实验也没有任何的进展,而本人又卧病在床,准备接受手术治疗。一切都让她觉得一愁莫展,数次萌生了放弃的念头。但这时我们看到了一个比喻,就是当蝴蝶从蛹变成蝶以后,需要从茧中挣扎出来,这是一个看上去费劲和痛苦的过程。但若有人试图帮忙,把茧剪开,蝴蝶轻松地出来了,但它却是不会飞的。内人看了这比喻以后大受启发,体会到困难也是一个学习和锻炼的机会。同时圣经也对她说话:「我们又借着祂,因信得进入现在所站的这恩典中,并且欢欢喜喜盼望神的荣耀。不但如此,就是在患难中也是欢欢喜喜的;因为知道患难生忍耐,忍耐生老练,老练生盼望;罗五:2-4)神可以通过患难造就我们的品格,了解到这一点,她就咬紧牙关,努力把学业修完。过了这许多年,回想起那段经历,我们可以更深地感受到,这学位本身并不重要,但在拿到学位的这个过程,特别是从中遇到的苦难和磨练,让内人练就了不轻言放弃的坚毅品格,这是最为宝贵的。

  要坦然面对苦难,我们需要清楚认定人生的目标--为什么把我们放在世上?如果我们活在世上,只是为了自己更好地活着,那经历苦难是很不值得,或许也是没有必要的。但我们有没有想过,我们活着并不只是为了自己,神设计我们生命的目的,是要我们成为他人的祝福呢?经历苦难可以提高我们帮助别人的能力。很多时候,我们看到周围的弟兄姊妹遇到困难,除了为他们祷告以外,还能提供怎样的帮助呢?如果我们没有经历过类似的困境,又如何能感同身受而提供切实有效的援助呢?比如说,若我们身边有人失业了,需要找工作,如果你也有同样的经历,你能提供给他的鼓励和信息渠道就会更加的及时有效。同样的,如果我们曾经得过什么疾病,或者在教养孩子上遭遇过怎样的挫折,这些经验都可以转化为对他人的祝福。本人自己有两次非常痛苦的背部疼痛的经历,痛到一个程度,就连站立和行走都不可能,两次都需要通过手术来治疗。但这样的经历使自己对他人身体上的疾苦更加关心和理解,对患有类似疾病的人也可以给予更加具体的帮助。神让人经历磨炼,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祝福他人。这也是圣经里所说的,「们在一切患难中,祂就安慰我们,叫我们能用神所赐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样患难的人。(林后一:4

  以上这些价值观的形成,不是一撮而就的,我们需要在生活的各个层面去操练和建造。但一旦这些价值观在我们生命里站稳了脚跟,使我们可以从容地应用它们来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际遇,我们就必然可以超越苦难了。

三.        如何超越苦

  约瑟从小受父亲格外的恩宠,但他的哥哥们因嫉妒而把他出卖。他孤身一人被卖至埃及,落入埃及官员波提乏的家中,在那里打工为奴。他凭着忠心和智慧而表现出色,得到了波提法的赏识和提拔,好像终于要熬出头了,但却又被波提乏的妻子陷害,被送进了大牢。在监狱里,他遇上了曾经给法老做过酒政一位犯人。约瑟预言他将官复原职,让这位酒政感激不已,答应在事成之后要帮助约瑟出狱。但之后他却完全把约瑟给遗忘了。约瑟的遭遇,可谓是苦难重重。但他并没有埋怨和苦毒,后来他做了埃及的宰相,出卖他的哥哥们因为大饥荒来到埃及向他求救,约瑟完全可以伺机报复,惩罚他们,因为他们正是自己一切苦难的始作俑者。但约瑟没有这样做,他彻底地原谅了他们,还安慰他们说:「从前你们的意思是要害我,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,要保全许多人的性命,成就今日的光景。现在你们不要害怕,我必养活你们和你们的妇人孩子。于是约瑟用亲爱的话安慰他们。」(创五十:20-21

  试想一下我们在欣赏一幅世界名画,如果我们能看到的,只是这幅画中很小的一部分,我们或许不会认为这幅画有什么了不起。唯有看到整幅图画的全貌,我们才会真正体会到它的精妙,不是吗?约瑟就是因为坚信神要勾画一幅美丽的巨作,而他自己的苦难只是这巨作中的一小部分,这一信念促成他成功超越苦难,不但完成了神的嘱托,也成为后人的榜样。

  讲到淡然面对危难,本人也可以分享一个亲身的经历。内人在生产老二的时候,一切都非常顺利,进了医院没几个小时,没有花多少力气,更没有打什么止痛药之类的东西,可爱的小宝宝就顺利生下来了。我们都非常感谢神所赐的一切平安。但内人产后恢复的过程却是一波三折,惊险万分。由于子宫收缩力量不足,她的淤血排除得不干净而在子宫里形成了血块。有一天晚上在深夜时分,她去在上洗手间,本人突然听到她急切呼叫的声音,感觉情形不大对劲,于是赶紧前往察看,结果是被吓了一大跳。内人很虚弱地坐在那里,血是在哗哗哗地流淌,而且没有要止住的势头。她本来就贫血,当时脸上苍白如雪,虚弱得连说话都非常困难。本人赶紧把她扶上床躺下,在忙乱中拨打9-1-1求救,心情可谓是紧张焦虑。但这时突然注意到内人是非常平静地躺在床上,好像没有半点的紧张,这仿佛是在提醒本人,一切都掌握在神的手里。本人猛然觉醒,我们信靠的神是全能的神,何不就完全交托给呢?于是走到床前,与她双手紧握,心里默默祷告,然后往天上望了一眼,两人会心地点头微笑。虽然她笑得很艰辛,但却看得出来,那是一个带着信心的微笑。她还艰辛地鼓足力气,以微弱的声音安慰她母亲说:「没事的」。其实当时我们心里都闪过这样的念头,就是不知道她能否闯过这一关。确实,等送她到了医院检查以后,发现她的血红素已经到了不可再低的地步,幸亏得到了及时的抢救,才保全了她的性命。

  面对生命的危难的关头,一定是出于神的感动和带领,让我们除去惧怕,经历平静。之后一位姐妹在听说了这一事件以后,对内人感叹道,「你们在这样的遭遇当中,能从信仰中支取力量,实在是太好了!」原来,她也有过产后大出血的经历,只是当时还没有信主,所以她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,都得了忧郁症。我们这次的经历,让自己和内人倍觉基督信仰在危难之时的宝贵。这一信仰让我们坚信神必定掌权,相信祂的安排一定是最好的,所以有勇气去面对死亡。基督信仰,不是那种烧香拜佛以图消灾免祸的信仰,而是让我们勇敢直视苦难,战而胜之的信仰,实在是美好无比。

  斯帕福(Horatio Gates Spafford)是十九世纪中在芝加哥一名成功的律师,也是佈道家慕迪的同工。他曾经拥有价值不菲的房地产业。但有一年,芝加哥的一场大火把他的房产烧为灰烬。伤心之余,他和家人决定去欧洲旅游散心,但由于业务上的临时变动,他无法按时出发。于是他打发妻子及四个女儿先行启程,计划自己稍后再与她们会合。几天之后,他收到妻子的一封电报,上面写着「唯一生还」。原来,她们乘坐的法国游轮,被一艘英国铁壳船撞击,在十五分钟内就沉没了。斯帕福的四个女儿,与两百多名乘客一起丧生茫茫大海。得此噩耗,斯帕福立即乘船赴欧洲与妻子会合。当船长告知他,他们正在驶过女儿们沉船丧生的地点时,他彻夜祷告,写下经久不衰的著名诗歌「我心灵得安宁」。其歌词是这样的:

 

1. 有时享平安,如江河平又稳,有时忧伤来似浪滚,不论何环境,我蒙主引领,我心灵得安宁。得安宁。

2. 撒但虽来侵,众试炼来临,但有主美証在我心,基督已看清我乏助之困境,甘流血救赎我。赐安宁。

3. 求主快再来,使信心得亲见,云彩将捲起在主前,号筒声吹响,主再临掌权柄,愿主来!我心灵。必安宁。

(副歌)

我心灵,得安宁,我心灵,得安宁,得安宁。

 

  斯帕福经历了类似约伯一般的遭遇,但因信靠神,他的心灵得安宁。他是一个超越了苦难的人,也成为了众基督徒的楷模。

  很多时候,我们的生活平安顺利,如同江河平又稳。但我们谁也不知道,什么时候就会有忧伤滚滚而来。苦难的来临不是我们自己可以掌控的,但学习和操练超越苦难的本领,则完全是我们的一个选择。我们当时常预备,使我们不论在任何环境,都能体验到主的引领,经历心灵的安宁。

  愿神不断坚固我们,把我们塑造成为能够超越苦难的人。你愿意成为这样的人吗?


返回页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