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居随语 

首页 >> 随文共勉 >> 战胜沮丧



战胜沮丧

  或许一般人会认为,在教会里大家都有爱心,一切事情都应该顺顺利利,在其中不应该有受挫和沮丧的感觉。但实际情况却好像不是这样的。不论是从圣经里,还是在现实生活当中,都可以观察到一个现象,就是一些为神大发热心的人,都很不幸地曾经陷入沮丧和忧郁之中。本文就针对这个题目来作一分享,深盼借此可以一同学习怎样战胜教会生活当中的沮丧。首先,我们可以通过几个圣经的人物,了解基督徒为何会在教会的侍奉和日常生活中感到沮丧。

一.        基督徒为何感到沮丧

  第一个人物是位先知约拿,神吩咐他去向敌国亚述的人宣告:神的审判即将临到他们。由于害怕这些敌人的凶悍,或者是根本不愿意看到他们可能会悔改而得到神的赦免,约拿就往相反的方向逃跑。结果神用了各样的方法来管教他,包括让他被人扔到波涛汹涌的大海里,又让他被一条大鱼吞入肚子里,一待就是三天。最后他终于悔改顺服,不再害怕这些敌人的凶残,勇敢地去到了亚述的尼尼微城,宣告神的信息,为神完成了祂所要做的工作。由于亚述人听到了约拿的宣告,从国王到百姓,都纷纷悔改,神就赦免了他们。这让约拿非常的不高兴。当时亚述是以色列的死对头,一直想要把以色列灭掉。约拿可能想着这正是神帮助以色列,灭掉这一敌人的好机会。谁知道神却没有灭掉他们,这让他好不失望。所以约拿在尼尼微城外搭了一座棚,他坐在棚子里,向神发怒并且求死。他对神说:「我死了比活着还好!」(拿四:8)相信这是出于极度的沮丧而发出的请求。

  第二位人物是先知以利亚。他曾行过许多的神迹,包括让死人复活,让约旦河的河水分开,并且他不祷告求雨,天就三年不下雨。他也曾多次经历过神迹,包括在他危难的时候,神为他提供日用的饮食。他的人生高峰,是在迦密山上,一人面对巴力和亚舍拉的八百五十名假先知,与他们大战并且大获全胜,并且为干旱已久的以色列带来了人们望眼欲穿的倾盆大雨,大大荣耀了真神耶和华的名。由于以利亚是跟随真神的,而当时的国王亚哈和王后耶洗别是拜偶像巴力的,耶洗别就发重誓,一定要把以利亚给杀了。当以利亚听到这个消息后,就不得不四处逃生,最终逃到了旷野里头。有一天他在旷野里走终日行走,实在是累得不行了,就去到一棵罗腾树下,也坐在那里求死。这位似乎可以呼风唤雨,紧紧跟随神,并且大行神迹的先知对神说:「耶和华啊,罢了!求你取我的性命,因为我不胜于我的列祖。」(王上十九:4)或许他一直认为他要比以前来的先知们要强,可以比他们做成更大的事,而且不必经历他们所遭遇的结局。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,以利亚当时意识到自己的无能为力,并且陷入了无比的受挫和沮丧当中。

  第三个人物是以色列的领袖摩西。他自小在埃及王宫里接受上等的教育,因着为以色列人打抱不平而杀了埃及人,于是不得不逃跑,之后做了四十年的牧羊人。后来神呼召他,要他把在埃及为奴的以色列人带出埃及。神曾帮助摩西在埃及法老面前行了十次的神迹,让这位心地刚硬的法老不得不折服,让以色列人全数跟着他出了埃及。出了埃及以后,摩西又靠着神,把红海分开,让以色列人从中行走旱地而过,而后又让水合起来,淹没了前来追赶的埃及军队。之后摩西带领这大约两百多万的民众,在旷野里漫游,多次行神迹,包括在没有肉的地方给他们肉吃,在没水的地方给他们水喝。对于这样的领袖,民众自然应当百依百顺,唯命是从,不是吗?但实际情况却是刚好相反,百姓们却是时常抱怨,甚至是公然反叛。有一次,百姓又发怨言,招致了神的惩罚。摩西也在这一处境下崩溃了。他对神说:「管理这百姓的责任太重了,我独自担当不起。你这样待我,我若在你眼前蒙恩,求你立时将我杀了,不叫我见自己的苦情。」(民十一:14-15)他认为神要是怜恤他,最好把他给杀了。只有是身处绝对痛苦之下的人,才会说出这样的话的。

  这些人都是经历了神的大能,并被神所重用的人物。但好像他们都有不想再活下去的念头。问题出在哪里?是神离开了他们吗?不是的。仔细想一想,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问题。约拿认为神的安排不合理,认为神没有他对,所以他向神发怒,他犯的是「自义」的错误。同时,他把注意力专注在事情上,当事情的结局与他想象的不一样的时候,他就没有办法控制自己。以利亚觉得自己很可怜,开始时他可能以为自己了不起,可以胜过在他前头来的先知们,结果却发现自己也有很大的局限,所以他悲哀求死。他犯的是「自怜」的错误。他把目光专注在自己的身上。摩西看到的是一群忘恩负义的人,自己为他们鞠躬尽瘁,他们却还是抱怨反叛,让他觉得服侍他们实在是没有任何的意义,这就促使他自暴自弃了。他犯的是「自弃」的错误。他把目光集中在他人的反应之上。

  同样的,基督徒在侍奉和生活当中,若是带有自义、自怜、自弃的心态,同样也会陷入沮丧。这些错误的心态,也是绝大多数的沮丧的来源。了解了这一点以后,本文继续要分享的,就是基督徒如何克服这些心态,以战胜沮丧。

二.        基督徒如何战胜沮丧

  我们可以用保罗作为例子,来探讨他是如何战胜沮丧的。保罗是一个为神尽忠尽职的人。他向无数的人传过福音,建立过多家的教会,写下了新约圣经中将近一半的书卷。但虽然他为神摆上了一切,他在世上的遭遇却是凄凉的。在圣经上他自己说:「他们是基督的仆人吗﹖(我说句狂话,)我更是。我比他们多受劳苦,多下监牢,受鞭打是过重的,冒死是屡次有的。被犹太人鞭打五次,每次四十减去一下;被棍打了三次;被石头打了一次,遇着船坏三次,一昼一夜在深海里。又屡次行远路,遭江河的危险、盗贼的危险,同族的危险、外邦人的危险、城里的危险、旷野的危险、海中的危险、假弟兄的危险。受劳碌、受困苦,多次不得睡,又饥又渴,多次不得食,受寒冷,赤身露体。除了这外面的事,还有为众教会挂心的事,天天压在我身上。」(林后十一:23-28

  保罗受了许多的苦楚,而且这些痛苦完全都是因为福音的缘故而承受的。他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跟神诉说:「你有没有搞错?应该受鞭打、被棍打、被石头打的,是那些拒绝福音并且打我的人,现在这惩罚反而落在了我这一忠心耿耿的人身上,这实在是太不公平了吧。」他也完全有理由觉得自己处境的寒凉:「神虽然应允与我同在,但我却要面对这么多的危险,甚至又饥又渴,并且要赤身露体受寒冷,我实在是比所有的人都可怜!」他也完全可以顺理成章地推托:「我所受的伤害已经够多了,所面对的危险也远超出常人所能承受的了,这些为教会挂心的事,我实在做不来了。神阿,你交由他人去做好了。」但保罗并没有这些自义、自怜、自弃。保罗有没有求死的理由?一定是有的。但他并没有这样做。他对生命的终结的理念是:「我正在两难之间,情愿离世与基督同在,因为这是好得无比的。然而,我在肉身活着,为你们更是要紧的。」(腓一:23-24)他虽然盼望能够早日结束在世上一切的劳苦,能够尽早与基督相聚,但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使命,让他有继续活下去的动力。

  一般基督徒与保罗相比,景况又如何呢?不论我们遭受如何不公正的待遇或冤屈,经历多少的痛苦和挫折,或许都不及保罗的千万分之一。但很多时候,基督徒在一不顺心的时候,就采用「一哭」(喊冤)、「二闹」(争斗)、及「三上吊」(放弃)的方式来应对。这其实是走向沮丧和忧郁的捷径。感谢主,圣经中保罗给我们留下宝贵的榜样,让我们可以学习正确的处理方式。

  保罗临终前在监狱里给提摩太写了一段话:「我现在被浇奠,我离世的时候到了。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,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,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。从此以后,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,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;不但赐给我,也赐给凡爱慕他显现的人。你要赶紧的到我这里来。因为底马贪爱现今的世界,就离弃我往帖撒罗尼迦去了,革勒士往加拉太去,提多往挞马太去,独有路加在我这里。你来的时候,要把马可带来,因为他在传道的事上于我有益处。我已经打发推基古往以弗所去。我在特罗亚留于加布的那件外衣,你来的时候可以带来,那些书也要带来,更要紧的是那些皮卷。铜匠亚力山大多多的害我;主必照他所行的报应他。你也要防备他,因为他极力敌挡了我们的话。我初次申诉,没有人前来帮助,竟都离弃我;但愿这罪不归与他们。惟有主站在我旁边,加给我力量,使福音被我尽都传明,叫外邦人都听见;我也从狮子口里被救出来。主必救我脱离诸般的凶恶,也必救我进他的天国。愿荣耀归给他,直到永永远远。阿们。」(提后四:6-18

  保罗写提摩太后书的时候,是被关在罗马一个又湿又暗的牢房里,基本上是在那里等待被判死刑。从这几节经文我们再次可以看到,保罗的处境是凄凉的。几乎所有的朋友都离他而去,还有人要加害于他,显然他还是在寒冷之中。但从他语气当中,我们看不到抱怨和忧郁。相反,这段的经文给人以一种振奋和鼓舞的感觉。为什么保罗有这样的力量呢?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原则,值得我们思考和效仿。

原则一:定睛于神。当我们把眼光专注在事情上、自己身上、或是他人身上的时候,我们就很容易会感到失望、失败、灰心、孤寂、虚空,最后导致沮丧和忧郁。保罗相信的是最后有神公义的审判。到那时,一切的是非曲直都要被理顺,我们所受的一切冤屈也会有神替我们抚平。所以,对迫害他的亚历山大,他可以说:「主必照他所行的报应他。」凭着这样的信念,他就知道申冤不是在于他自己,而是在于公义的神。这样,他就不会为今天所遭遇的不公而自觉可怜,或去怨天尤人。

  定睛于神,另外一个方面就是盼望将来有神荣耀的冠冕为信徒存留。在看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时候,或许我们都有留意到,得胜的人除了拿到奖牌以外,还会带上一个橄榄枝编织的头冠,这就是源于保罗时代的传统,当时竞技比赛得胜者的荣誉就是一个这样的冠冕。为了这一荣誉,运动员们可以忍受千辛万苦,在身体和意志上不断磨练自己,为了在比赛中获胜。基督徒就像是一个在赛跑的运动员,将来神有一不朽坏的冠冕等着我们,就是祂对我们的认可和赞赏的记号。这是何等大的一个荣誉!持守这样的一个盼望,我们就会知道现在所承受的劳苦,全都是为了磨炼我们的意志和品性,以建造神希望我们拥有的品格。这一切都是为得到那冠冕而作准备的。这样,我们就可以把一切重担和难处看得是至暂至轻的,不至于轻言放弃。

  定睛于神,还有一个方面就是要保持对神的信心。在世上,有许多的事情会让我们心寒,有许多的人会让我们失望。但有一点是我们必须持守的,就是神是信实的,祂从不误事!保罗在危难当前,确信神在他身边,给他加添力量,也确信神一定会拯救他脱离诸般的凶恶,也会让他在天国里有份。正是这样的信念,让保罗能够从容面对各样的挑战而不觉孤独和沮丧,并且能够谦卑顺服,而不是自以为义,从而经历沉着和喜乐。

  定睛于神,可以让我们保持平和的心态,不被环境所左右。在《回首百年殉道血》这本书中,记载了在一九OO年义和团事件中殉道的许多外国宣教士的遗言。从这些遗言中,我们可以看到,他们为了主的缘故,个个视死如归,无怨无悔。其中一位名宣教士名叫容有光,他的太太(Sarah Alice T. Young) 在殉道前给同工的最后一封信中说:「狂风虽怒吼,波涛虽汹涌,倘若我们不看环境而转眼定睛向着主,那么一切便安然。」另外一位在中国殉道的宣教士纪长生牧师(Stewart McKee) 在临终前写道:「在这境遇中,认识到亲爱的主永远不会做错,那是何等大的安慰啊!」这些都是定睛于神而战胜沮丧的活例子。

原则二:寻求帮助。很多时候,基督徒都很爱面子。你问他好不好,答案都是很好,但其实是他们心中的感觉一点都不好。基督徒害怕分享自己的难处是软弱的表现。其实这是一种骄傲的彰显。保罗在这段经文里,向提摩太诉说他艰难的处境,并请求他和马可的帮助,就给我们作出了寻求帮助的示范。每个基督徒在属灵的成长上,都需要别人的帮助,我们无法独自看守自己的心灵。同时,我们也需要有倾吐内心挣扎的对象,这样的人不容易找,但却是不可或缺的。很多时候,我们一人独自挣扎,内心堆积了许多的苦毒都还浑然不知。通过与他人一起分享自己的试探和诱惑,彼此代祷,恳求圣灵的带领,必然会减少跌倒失败的机会。但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骄傲的本性,导致我们不大情愿与他人作深度的分享,以至于灵命停滞不前,也在不自觉当中渐渐走入沮丧。希望大家记住一句话:「与人分享喜乐,喜乐加倍;与人分担愁苦,愁苦减半。」

  提摩太是保罗的义子,在辈分上比保罗小,属灵成熟度上也远比不上保罗。但保罗愿意求助于他,与他分享自己的困境和内心的挣扎,可见保罗在这方面的谦卑。所以,我们要寻找的属灵伙伴,也不一定是要在各方面都比我们更成熟的人,但最好是清心爱主的人。否则,若我们与爱抱怨的人为伍,自己也会变得爱抱怨,常与喜欢批评的人扎堆,自己也会变得喜欢批评。保罗写给提摩太的另外一句话说:「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欲,同那清心祷告主的人追求公义、信德、仁爱、和平。」(提后二:22如果你现在还没有一个好的属灵伙伴,建议你留心一下神的供应,放下心中的骄傲,尽早能够找到一个可以信赖的人,一个愿意在主里长进的人,让你们一同成长,互相建造。

原则三:赦免原谅。梅奥诊所(Mayo Clinic是世界著名的医疗机构。在它的网页上,有一篇文章专门讨论了原谅人与身心健康的关系。其中讲到,不原谅人会导致人的焦虑和忧郁,并且会让人失去生命的意义和目标,造成重要的人际关系的破裂等等。而原谅人则有许多的好处:更健康的人际关系、更好的精神和心理状态、减少焦虑和压力、降低血压、减低忧郁的程度、减少酗酒和使用毒品的可能性等等。由此可见,圣经里要求我们去原谅人,其实是为了我们的好处。忌恨一个人,往往会成为我们心中的苦毒,这样的苦毒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清理,不但会夺去我们心中的喜乐,甚至还可能会成为我们心中的烈火,把我们自己给烧尽了。所以我们最好学习保罗的样式,他没有诅咒那些迫害和离弃他的人。相反,他可以坦然地说:「但愿这罪不归与他们。

  讲到原谅人,有三点是必须提的。第一,饶恕是一个过程,耶稣要求我们饶恕弟兄七十个七次。但人生在世,很少会碰上有人干犯我们七十个七次。很多时候是因一次的得罪,而导致了持续的伤害。所以饶恕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,而不只是一次性的决定。每当我们想起一件受到伤害的事情的时候,就要再次作出决定:饶恕。第二,在饶恕的过程中,如果只看到他人的过错,而不愿反省自己的亏欠,我们就如同站在高人一等如同施舍者的位置上。这样的心态会妨碍我们去彻底地原谅。所以,真正饶恕的秘诀还在于改变自己,要时常反省自己有什么需要改进和必须请求原谅的地方,然后把自己和别人放在同一水平线上,才可能做到彻底的原谅。第三,要做到真正的饶恕,必须体会神的心意。我们不是等到了对方变可爱了,或者是他向自己道歉了才饶恕,而是理会神在其中的安排和美意。约瑟时常体会神的心意,所以在对待出卖他的哥哥们的时候,圣经有这样的记载:「约瑟对他们说:不要害怕,我岂能代替神呢﹖从前你们的意思是要害我,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,要保全许多人的性命,成就今日的光景。现在你们不要害怕,我必养活你们和你们的妇人孩子。于是约瑟用亲爱的话安慰他们。」(创五十:19-21)他能够体察神的心意,所以他注重的就不再是哥哥们的歹心,而是神的美意;他想到就不再是因被出卖而经历的一切苦楚,而是神所成就的美好光景。这样,他就有力量去彻底原谅他的哥哥们。

  作为总结,我们可以看到,带着自义、自怜、自弃的心态来待人处事,特别是在教会里的侍奉,是很容易导致沮丧的。从保罗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战胜沮丧的原则,就是定睛于神、寻求帮助、和赦免原谅。希望我们都能应用这些原则在我们的侍奉和生活当中,以至于越侍奉越甘甜。最后在与主相会的时候,我们也可以放胆地说:「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,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,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。」愿神帮助我们。


返回页首